比賽簡介



「扶輪校際辯論比賽」由國際扶輪3450地區第八地域共九個社主辦,《星島日報》、《頭條日報》及《巴士的報》為傳媒夥伴。於「星島全港校際辯論比賽」因額滿而未能參加的首16隊,及第五回合至準決賽未能出綫的隊伍,將自動獲得「扶輪校際辯論比賽」的參賽資格。比賽只設中文組,形式與「星島全港校際辯論比賽」相同,以淘汰方式進行,每回合之勝方均可獲得出綫資格。比賽均以一個社會熱論的時事或政策為主題,今年的主題是「大灣區」。

第八地域社長名單

九龍西區扶輪社社長
羅漢華
九龍東區扶輪社社長
董紹榮
香港金融中心社長
陳卓敏

九龍塘扶輪社社長
何玉嬋
九龍東北扶輪社社長
莊竣傑
3450區網上
扶輪社社長

鄺為臻
香港添馬網上
扶輪社社長

許焯濠
香港曼克頓
扶輪社創社社長

袁靖雯
觀塘扶輪社社長
許源平

學界熱辯大灣區 喚起社會更關注

國際扶輪3450地區第八地域主辦中學校際辯論比賽,今年踏入第十個年頭,辯題以「大灣區」作為軸心,比賽於三月二日正式啟動。



  適逢國務院於今年二月十八日公布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(下稱《綱要》),令辯論比賽倍添意義,辯論內容更加豐富。

  比賽主題一如過往圍繞社會最關注的熱門話題,今年的主題是大灣區,它對粵港澳來說,無論在社會、經濟、文化及民生,都帶來互動性的協調及衝擊。這是中國一項歷史性的創新策略,值得同學透過辯論台加深認識,共同為大灣區的未來謀求更美好、更暢順的發展。

  《綱要》重點列出大灣區包括港、澳及廣東省九個城市,整體布局以香港、澳門、廣州及深圳四大城市作區域發展核心,充分發揮粵港澳科技研發與產業創新優勢。發展目標方面,到二○二二年,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,粵港澳合作更深入廣泛;到二○三五年,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系和發展模式。


聚焦政策發展及機遇

  整體來說,大灣區是涉及粵港澳十一個城市的機遇及挑戰,其中四個核心城市有「五個三」——三個關稅區、三個貨幣區、三個合同區、三個法律區及三個教育區。在一國兩制下,讓大灣區內的城市形成「融合」發展勢頭,破除行政制度壁壘,實現政策順暢流動,資源優化配置,形成有機整體以提升效率,釋放更強功能,是粵港澳大灣區要面對最大的挑戰。

  今年我們把握大灣區《綱要》出爐之際,主辦以大灣區為主題的中學校際辯論比賽,讓年輕一代增加辯論平台,加深加闊認識大灣區的發展前景及來龍去脈,並喚起社會人士更關注由中央推動創新策略成立的大灣區。

十周年辯論比賽主席
陳家樂先生
國際扶輪3450地區總監何汝祥(右七)率領籌會成員在中環交易廣場合照。